如果你来青海,我不会带你去青海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
中国发展网能量中国(通讯 吴海宏)编者按:
12月份,青海的冬天已经开始,气温骤降到零下,大雪封路。一起教育科技提出要为治多县的孩子们送去新年礼,能量中国致电玉树州教育局沟通援助物资配送问题。教育局答复说:从玉树到治多县只有一种当地快递可以运送,但是雪太大不一定能送出。
物资空运到玉树后需等待天晴,但一起作业科技的工作人员已经冒雪出发了,一群年轻人承受着高原反应,抵达了治多县希望小学。相信孩子们会记住这些从北京远道而来的客人们疲惫但真诚的笑容!
出发
12月的一个清晨,青海玉树迎来了今年的第一场大雪。在这海拔4500米的极地高原,大雪,往往会封住来去的路,四野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和嘶吼在山间的狂风。
在这样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我作为一起教育科技青海省治多县公益行的一员,跟着队伍出发了。
本来行程是可以再等等的。毕竟要去的是极地高原,大雪纷飞,是美景,更是潜在的危险。但是,当队员们一想起孩子们还在热切的盼望着“老师们”来,就一点儿也坐不住了。
防滑链、氧气瓶、氧气包、捐助物资、一些简单的午餐粮食......大家备齐安全保障之后,就开始冒着大雪,向着雪山深处的治多县进发。
路上几乎见不到人,陪伴我们的只有皑皑白雪和巍峨高山
行程比想象中的更加艰难。
大雪让原本平坦的路变得很滑,每走十几公里都要下车调整一次防滑链。路程近半,雪变得越来越大,车窗四周都已经被冰雪覆盖,从雨刷器刷出的一小片视野中望去,外面的世界已经是白茫茫一片,路和山谷都已经无法分辨了。
最糟糕的是,沿途没有任何车辆。
心慌和担心,是队员们此时共同的心情,因为前面就是一座海拔近5000米的高山需要翻越,氧气是否足够?车会不会抛锚?更可怕的是,这里已经接近可可西里无人区,远处已经能够看到野狼的踪影,棕熊还会远吗?
偶遇野狼
有生之年,我第一次对大自然如此心怀敬畏。
也许是我们的公益善心感动了天地,在翻过海拔4815米的哈秀山垭口雪山后,雪终于逐渐变小,天放晴了。
上天是公平的,在艰难险阻之后,一片高原美景映入眼帘:远处的雪山银装素裹,若隐若现,道路两旁的寺院和白塔在雪花的包裹下更加圣洁和庄严;潺潺的河流、成群的牦牛羚羊、快乐奔跑的小狐狸,毛球一样的高原田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之上,生命竟纯粹如斯。
当我们终于抵达目的地治多县,首先邂逅的是一个红袍僧人。他当时正站在广告牌下,仰望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原精灵托起生态文明,全民努力实现精准扶贫”的标语。
在那一刻,我们知道,国家的殷切希望,也正是治多县孩子们的热切渴望。
穿越2700公里,攀上海拔4500米的雪山,孩子们,我们终于来了。
正抬头仰望扶贫标语的红袍僧人
夏天来的是朋友,冬天来的是亲戚
这个地处三江源、可可西里无人区、长江发源地交界处的地方,在过去几十年里大家耳熟能详的几乎只有通天河,在86版《西游记》里出现过。
12月7日,在最冷的日子里,当我们顶着暴雪准时抵达治多的那一刻开始,治多的父老乡亲们已经把我们当成了他们的亲戚。
「夏天来的是朋友,冬天来的是亲戚」,这是青海治多县支教教师曹镥文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当我们冬天坐在暖气充足的高楼大厦里,很难体会到海拔4500米的高原小镇的条件艰苦;当我们习以为常的用着各种各样的教辅,上着公开课,课余还能为自己的爱豆刷票的时候,很难想象距离无人区只有100多公里的县城孩子们是多么珍惜自己学习的机会。
时至今日,当我坐在北京的高楼大厦,想起治多的一草一木,想起那里淳朴的民风,想起孩子们得体的举止和纯真的笑脸,想起他们对知识、对学习的渴望,心中都仿佛充满了一团火,希望能为他们做更多,更多。
「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的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当一起教育科技的工作人员早早到达捐助现场的时候,治多县希望小学校园的大操场上空无一人,只有朗朗的读书声。
治多县希望小学
想为孩子们要一个油印机
在山区里,孩子们还居住着土坯房,条件极为艰苦,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所在贫困山区里的校园。
这所学校窗明几净,校园整洁利落,教学楼在寒风中安然矗立。在捐助开始前的交谈中,治多县希望小学校长巴尕义对学校的骄傲溢于言表。在他的操持下,学校里1000多名孩子都能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体育器材和教学设备也有了很大的补充。
这名朴实的藏族汉子看似不善言辞,实则内心火热。早在前期沟通的时候,巴尕义就提出了想为孩子们要一台油印机,「有了油印机就能快速复印卷子,孩子们就不用为了一次考试等好几天了。因为需要赶路,去州上专门打印。」
当我们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油印机已经在路上了,这个藏族汉子高兴的像个孩子,一再说道:谢谢老师们,你们帮助了孩子。
我从来没有想过,送孩子们几台油印机,是一件能让一个藏族校长这么感恩的事情。
治多县希望小学校长巴尕义
我是班长啊,我要先让给同学们
上午10点,捐赠仪式正式开始,孩子们每人手上一个小板凳,以班级为单位早早进入了会场,井然有序。
我始终记得一个小插曲:一个班长模样的孩子刚好坐在我旁边,看到我手上有不干胶LOGO贴,他明显很感兴趣但又不好意思要,只是带着孩子特有的稚气看着我。于是我拿了几个这次活动的LOGO贴给了他,他高兴坏了,笑的露出了小虎牙。
但让我意外的是,他拿在手里开心了一会儿之后,就把这些LOGO贴全部分给了后面的孩子。我问他为什么不给自己留一个,孩子说:
「我是班长啊,我要先让给同学们。」
其实不过就是一个不干胶,但那一瞬间,不知道为什么我的眼眶突然热了一下。
如果教育资源的天平失衡,我们此行,就是想努力放上一些砝码。
为了不过多打扰学校正常教学,捐赠仪式一共持续了一节课的时间,孩子们全程兴高采烈。接下来,我们将支起一块乃至更多块“屏幕“,让孩子们接触到信息化课程。
活动现场
“三个孩子“与“三堂课”
费了九牛二虎治之力才攀上海拔4500米的雪山,当然不能捐助物资之后就草草完事,一起教育科技的工作人员们还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三堂课“。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第一堂课,一起教育科技联合创始人肖盾给现场的英语教师们分享了教育信息化公开课。英语课结合情景剧会调动孩子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智能软件会针对每个孩子的练习情况给出教学建议……
这些来自一线城市的教学方法、教学用具让学校的老师们惊叹不已,其中有一位老师的发言让我印象深刻,这位老师来自当地一所中学,这次她来听课,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课本知识扩充问题。
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到英文绘本:「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多方面学习的过程,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教学辅助资料来帮助我更生动地给孩子们扩充知识,今天肖老师提到的英文绘本正好能达到这个效果。」
交流会
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为了听这一节课,几乎整个治多县所有的英语老师都来了。后来了解到,由于治多县幅员辽阔,又地处高原,此前的英语教学内容获取极为困难,老师们特别特别珍惜这样难得的机会。
往后,借助一起小学、一起中学的产品获取无限多的英语资源,治多县整体的英语教学水平会不会有一个大的提升,我们非常期待,也很希望答案是肯定的。
还有一些中学老师向我们反映,中学阶段考试多,题量大,判卷时间长,等到卷子判好之后再反馈给学生,通常已经过去两三天了。这个时候,孩子们对试卷的记忆已经模糊,再讲题其实效果会差很多。
相比之下,城市里的孩子们有阅卷机,老师考完试,当堂就能出成绩讲题,第二节课就能往前推进讲新的知识点。长年累月下来,两地的孩子差距会越拉越大。
机缘巧合的是,早在几年前,一起教育科技已经专门设计了智能阅卷系统,在其他很多学校也早已用上了,有很丰富的经验。这也引出了第二堂课,也就是应用中学智能阅卷机的智能课堂。
在这节课上,教师们在工作人员的辅助下,应用了一起中学的阅卷机产品:在课堂开始前,孩子们可以做随堂测验,老师借助阅卷机产品现场出答案,现场作分析。在屏幕上,每个学生的错题和薄弱点被一目了然的展示出来,老师可以根据机器自动产生的学情分析一个个进行辅导。
我们希望的是,能通过这种方式节省为数不多的治多老师们的时间,把他们从查卷、对答案这些机械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专注在教学工作中,在机器的帮助下针对学生薄弱的知识点制定教学规划,把教学效率提高,让教学过程更有针对性,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辅导孩子们
第三堂课是人机对话课、AI口语课。
课程开始前,孩子们全部进入到一层的计算机室,这堂课没有老师,“老师“都在电脑里。学生们带上耳机,进入“一起中学”的口语练习课,耳机中传来专业AI老师纯正标准的美式发音,孩子们进行跟读,并且现场给出打分,评判哪里发音有问题及时给予矫正。
这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标准的英语发音。当发音被一点点矫正,孩子们的朗读声突然逐渐变得清澈、嘹亮、自信起来。
有了优质的教学资源,纯正的英语也可以在4500米的高原上回响。
30分钟的人机对话课很快就结束了,教室外面也下起了大雪,在课余时间,孩子们纷纷穿上外套冲向操场追逐嬉戏,但有一名同学仍然坐在电脑前不愿离开。
她戴着耳机,还在认真地跟着AI老师朗读着。
等她终于注意到教室已经没有其他同学,只剩下我跟她的时候,她先是不好意思,然后又有些兴奋的跟我说:“老师,我之前在电视上看到有的孩子可以跟着外教学英语,特别羡慕,现在我也可以啦。“
学习英语
一些故事
当“三堂课”结束之后,我们去拜访了几个受捐助的孩子。有几个捐助对象的经历很特别,在我们听来是故事,对他们而言则是平生。
「我想去北京上学」
「我想去北京上学」,在短短十几分钟的谈话中,这句话被重复了超过三遍。
故事的主人公扎西拉姆,是青海省玉树州民族中学初中三年级的优秀学生代表。当我问到他准备去哪里上高中时,他给我讲述了他的故事。
在上初中一年级时,他接触到了北京来的支教老师,老师不仅在课上给他带来很多以前少有接触的知识,还在课下教会了他跳街舞,对于扎西拉姆,这是他过得最充实的一年。
「老师在临走前,帮我争取了一个去北京学校交换的机会,当时我非常的激动,可惜后来,因为家里还有农活要忙,父亲在州上工作,我没能去北京,妈妈太辛苦了,我要在家帮妈妈。」
扎西拉姆
「老师,再多坐会儿吧,喝杯热水」
索朗德吉,希望小学三年级一班班长,也是该学校的特困学生。
当我被全家六口人前呼后拥地迎进院子里的时候,两间不足三十平米的土坯房进入了我的视线。
索朗德吉有一个年龄相仿的姐姐,因患先天性疾病,长期需要被人照顾;他还有两个妹妹,小妹妹年纪小,还需要妈妈抱着,大妹妹刚上小学,见到家里有客人,便害羞地躲到了哥哥的身后。
索朗德吉的话不多,坐下后,我和他的班主任老师聊了起来。
「索朗德吉的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他与爷爷,妈妈,以及这三姐妹生活在一起,他是个特别懂事的孩子,白天在学校不仅自己努力学习,还主动帮助班上的后进同学一起努力;因为家离学校距离很近,每天的午休时间,他都会跑回家,去帮妈妈做午饭,照顾生病的姐姐和年幼的妹妹。」
在我们将要离开他家的时候,憨厚的索朗德吉终于说话了,他拉着姐姐和妹妹,不舍地说:「老师,再多坐会儿吧,喝杯热水。」
索朗德吉
「看病也开心」
次仁拉珍,吉尕小学六年级二班优秀学生,这个身材娇小的女孩子,蕴含着不可小视的力量。
与索朗德吉不同,次仁拉珍是一个开朗健谈的姑娘,她亲口告诉我们,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她每个月都要去州上看病,说到这里,她从里屋拿出了一个木箱子,笑着对我说:
「您看,每次去州上看病,妈妈就会在州上带我买一本书,一想到这个,看病也是开心的。」
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次仁拉珍的奶奶,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奶奶穿上了她最好的衣服,是一件干干净净的红黑色藏袍。从我们一进门,老人家便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喝茶;听说我们要和次仁拉珍拍照留念,奶奶赶紧拿出梳子,给孙女整理一下头发;在我们临走的时候,奶奶一个劲儿地对我们说着感谢的话,虽然奶奶的汉语不太好,听不清具体说了什么,但这并不能阻碍来自老人家真挚的谢意和暖暖的感动。
次仁拉珍的奶奶
当夕阳在雪山之巅落幕,这一次的治多公益行也接近了尾声,除了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和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也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有了更多思考:在线教育真的有穿梭时空的力量吗?
当有的贫困山区连基本的教学资源——比如一台小小的油印机都难以保证的时候,在线教育的时空列车又该如何抵达?
我想,应该是像这一次的雪山之行一样,克服艰难险阻,唯有努力而已。一起教育科技,力虽微薄,但愿此力绵长隽永,可以传递,可以燎原。
最后,由衷地希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自此可以在这冰封的高原之上生根发芽。因为,与城里孩子们优越的环境不同,山区里的孩子们可能更渴望知识,在贫瘠的大山里,唯有知识,才能带他们走出贫困;也唯有知识,才能让他们更近一步地去触达自己的梦想。
走之前孩子们都来送别——明天夏天,我们还会来的!
在这里,我们还要特别特别感谢一起教育科技平台上的所有用户,特别是可爱的小朋友们,愿意将每天努力学习一点点积攒出来的学豆奖励,送给素未谋面的青海小朋友。
你们的心意,我们都给你们带到啦!
愿我们一起种下的这颗种子,在明天开出绚烂的花朵!
对啦,明年夏天,我们还要再去拜访一次青海的孩子和老师们。如果愿意,欢迎你们一起来呀
备注:为保护孩子隐私,文中孩子名字均为化名。